攀岩技巧:當你可以爬得更好,何必變得更強壯?

最近 Rock& Ice雜誌 發表了一個很受歡飲的攀岩技巧文章

好心的台灣岩友陳君瑞為看英文有煩惱的朋友們做了一個業餘翻譯。

原文作者:安德烈。畢夏拉特(Andrew Bisharat)

 

要在攀岩運動中表現突出完全講究如何學習正確的技巧並將之熟悉為第二天性。就長遠來說,技巧遠比壯碩的背肌、強健的手力能帶引領你往更高的領域前進,但大多數的爬岩者都過度專注於如何「變強壯」多於花在學習技巧上的時間。

Emily Harrington(暫譯:艾美莉。哈林頓)在人生不同的體態中攀爬過許多5.14的路線之後體認到甚麼是最好的恰當技巧。艾美莉的岩齡將近十三年,所投入的時間遠超過一位師傅要專精技藝所需的「10,000個小時」。結論是她相信不論她自己未來身型如何,她都有能力在一生中攀爬任何底限為5.12a的路線。

 

「如果你知道如何移動你的身體,你應該有能力攀爬5.12a」艾美莉說,「不論你有多【強壯】」

 

這點對外頭將5.12a視為一生目標的攀岩者而言很驚奇,然而重點並不在於5.12很【簡單】,而是說日夜耕耘的正確技巧比人一時的力量與體態還要來得持久。問題在於,要變得強壯比要變得更好還簡單。任何人都可以跑去健身房撕下一推稜紋布或完攀多條抱石路線並覺得自己好似完成了些甚麼。帶著增進技巧的目標訓練更需要大腦,需要一定程度的清楚自己在做甚麼(自覺)。這是因為優秀的技巧完全是關於根深蒂固的動作、上下肢的協調性以及注意自己花費多少努力讓它成為習慣(第二天性)。頂尖的攀岩好手並不會想自己需要做些甚麼-他們只做正確的事情。自由攀登的藝術就在於此。

 

一個人技巧的進步比較難以衡量-難於測量跟標準規格的訂定。所以會很難知道如何以成為更好的自由攀登選手做為目標接近體育館。以下是一些你或許會發現有用的建議:

第一,要更好:許多入門與中階岩友會詢問我如何變得更強壯,但我從未聽過任何人問如何變得更好。這兩者當然是息息相關的。但與其跳上你所能攀爬的最難路線或抱石問題,不如專注於如何完美成功攀登更簡單的路線跟問題。試著變更強壯之前先試著變更好。你能多完美的攀爬一條路線呢?

 

差勁的踩點:運動館裡所出的問題都會隨著難抓的手點跟更遠的距離增加難度,而腳點仍然很好踩。不過如果你有能力去定一些室內路線,我建議架設一些合理的手點跟你所能找到最爛、最滑、難以站立的腳點。你會希望它們很糟,但沒糟到會逼你做出引體攀爬的動作(campus move, 只用手臂的力量攀爬)。你要專注於正確的使用你的腳-首要讓你更優秀的方法當中最重要的一步。做為雙重的優勢,沒有任何一條路線比有著爛腳點的攀岩問題更能讓你進步。

 

 

精通 “back-step”:在攀爬中最有用的其中一個動作就是「back-step」,當你靠著右腳外緣站著並旋轉你的下半身靠向牆面(或反過來)。大多數的人會像在爬一個梯子一般向上攀爬。如果你觀察攀岩好手的動作,他們很少是垂直向上(squared up);當一隻腳做出「back-step」時,臀部其中一面一定是轉往牆面的。還有,盡量專注於回復到「back-step」的動作。許多岩友會這樣,左腳固定在腳點,然後將右腳以「back-step」的姿勢放在下一個腳點。與其胡亂嘗試合宜的腳點,將右腳迅速回復到「back-step」的動作還比較好。

 

 

站起來:你毫無疑問的聽到這個建議「把你的手伸直!」不過,如果你的手一直都是伸直的,你當然沒有辦法收縮雙手來拉自己上去。當你懸吊在岩點上時,把手伸直會是個很好的主意。但是這個建議未被述說的第二個部份是在於如何開始向上攀爬的動作。通常呢,初學者都會以用手臂做為起始動作:引體向上,像拉單槓一般固定自己,而腳點卻非常低。其實可以試著以移動你的腳做為起始動作。將你的雙手伸直並以腳作為槓桿推自己上去。自然地,你會需要收縮手臂,不過試著只在你成功用腳向上移動時才如此-即便只是一丁點。可以先攀爬岩場內簡易的路線(5.6)來教會自己這種感覺。用伸長的手臂勾著並踩更高的腳點來試著逼自己爬得更高,而且盡量用你的腿部肌肉維持於每個固定點(hold)上。

 

 

穿好一點的鞋:初學著通常會選過於寬鬆「舒適」的岩鞋。不過無論你爬哪個難度,我建議你選購一雙合腳(snug,不是緊的喔!)的高檔岩鞋。層級較高的鞋款能帶給你更多精確性,成功讓你使用腳部的所有部位。這是唯一在攀岩中真的會左右你表現的裝備!最好買到最符合你腳型的高檔岩鞋。

 

 

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很多「高手」在教導初學者如何攀爬時常會忘記一件事情:「針對任何路線/問題沒有所謂最好的攀爬方式」。沒有非得又難又快的規則。對於一些攀岩者而言,一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會是以動態而迅速的方式攀爬-對他們來說可能是較有效率的。其他人則會發現以慢步調、靜態和更多控制的方式比較適合自己。自由攀岩因此成為一種展現自我的藝術。珍惜這點,如同大衛。葛蘭翰(Dave Graham)的診所中,他會花許多的時間借由一群人找出兩、三種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幫助人們發展自己的風格。試著用兩三種方法爬同一條問題,看哪一種適合自己。不需要害怕實驗,也許動態(dyno)移動會更容易!最終呢,讓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爬至頂點將是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避免手指受傷:你是否曾注意到一些攀岩者通常會在開始爬岩第一、三年發生肌腱撕裂?初階攀岩者大多傾向於用迅速的力量累積,而非技巧,快速的通過一個個等級。這會形成一種能力上的錯覺,鼓勵他們在肌腱還未夠強韌之前就爬上更難、更崎嶇的路線。雖然肌肉組織仍在,但要鍛鍊肌腱得以承受長時間抓住小岩點的彈性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需要三年或以上的時間。在室內攀岩時盡量選用可開掌的握把來避免手指受傷。還有,在你手指感到痠痛前請停止捲曲抓握!無可否認的,說比做更難。

 

 

打好基礎:達尼。安德雷達(Dani Andrada),一位世界頂尖的攀岩好手,曾被謠傳在他考慮爬上5.13c的路線之前就成功redpoint(成功先峰攀登一條運動路線而不墜落)50條5.13b的路線。無可否認這個成績是優秀的,但課題仍在:在前進下個等級之前盡量花費時間熟練簡單的等級。你在嘗試5.12a之前是否成功redpoint 50條5.11d路線呢?

 

 

讓攀岩成為一種練習:我們總希望在每次進入體育館或峭壁時展現自己最棒的一面。與其如此,不如把攀岩期間視為一種練習。如果你每個禮拜只爬二到三次-不用擔心,力量會逐漸增加。但是現在呢,專注於熟練好技巧吧。

翻譯者:陳君瑞 

這是一個業餘翻譯因為Rock&Ice沒有中文版。如果有知識產權問題請聯絡我們會立刻處理,謝謝。

原文網址:http://www.rockandice.com/articles/how-to-climb/article/1078-free-climbing-tips-why-get-stronger-when-you-can-get-better

tags:

迴響

發表迴響

登入-如果你有Taiwanrocks.net帳號,或者以下填資料直接留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