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壽山岩場即將禁止大部分攀岩活動(2018年8月)

高雄主要的天然岩場有二:千光寺旁邊的岩壁,與壽山自然公園裡面的一些區塊,均為石灰岩運攀。本文簡述「壽山岩場」(指自然公園內的岩場)目前面臨的問題。(千光寺岩場的情況請見這篇)

26236075_1495357463867481_1478728787_o↑壽山的「大深谷」,未來法令通過後,此區將禁止攀岩

壽山岩場的運動攀登路線從1990年代早期開始發展,至今已有多處攀岩區、許多石灰岩長路線。在當地環保團體的推動下,2011年12月行政院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今年5月發布「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修正草案」,其中新增第15點規定「禁止於指定以外之地區從事攀岩活動,或在園區內擅自設置攀岩固定設施」,並表示「攀岩活動未來僅容許於壽山迴旋谷(一線天)1處從事,惟亦限於乾季、特定時段及人數限度內,且須事先申請登記;經許可後方可進行」(註1)。該結論之根據為遊憩活動對自然公園生態衝擊的相關調查結果(註2),旨在保護敏感環境,並將持續監測評估。然而,大多數攀岩者的意見在立法過程中無從表達。另一方面,當地環保團體不滿壽籌處「有限度開放攀岩」,許多人連署爭取全面禁止攀岩。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高雄千光寺岩場崩塌情形 (2018年7月)

37953402_1534715406633900_3112200918351740928_o↑挖寶工程就在千光寺岩場邊緣,開挖深度約20米,且無妥善支撐結構,很可能最終造成了岩壁倒塌

高雄主要的天然岩場有二:千光寺旁邊的岩壁,與壽山自然公園裡面的一些區塊,均為石灰岩運攀。其中千光寺緊鄰自然公園邊界(界外),也常被岩友稱作「壽山天然岩場」,但為了避免混淆,以下用「千光寺岩場」稱之。(壽山岩場的情況請見這篇)

千光寺岩場早在1980年代就開發了一些路線,是南部攀岩與技術攀登發展的重要搖籃。令人痛心的是,上個月初連日豪雨,一整片約30公尺寬、40公尺高的山壁突然崩塌,該處大約一半的運動攀登路線也因此消失。雖然崩塌的原因仍在調查釐清中,但應該跟某廠商數個月以來的「挖寶」工程有很大的關係。這並不是該地第一次被「挖寶」。根據民間傳聞,日本占領台灣期間,在一些地方埋有寶藏,壽山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一直以來都有人在尋寶,本工程即是根據「國有埋沉財產申請決發打撈辦法」所申辦的。目前該工程雖因當地居民安全的理由而暫時停工、大洞已回填完畢,但倒塌的岩壁卻再也無法復原了。

欲知詳情,可參考南部岩友寫的懶人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熱海攀岩場

22312112_1648349105215853_1689276479_o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

攀登形態:運動(先鋒),少許傳統攀登

如何去:先到北投區溫泉路銀光巷盡頭,然後沿柏油路繼續上坡,過了第一個大轉彎後,繼續走,到第三個大轉彎反光鏡處,會看到一個石板橋,後接一石階登山步道。可停車於此,取石階路陡上約15分鐘即抵岩壁,右轉沿小徑一路走下去,可至不同攀岩區。如果坐捷運,從新北投捷運站到岩場約2.6公里,需50~60分鐘步程。

簡介:熱海距大砲岩很近,但形態比大砲岩多樣化,有幾面牆是光滑、點很小的slab,另外也有懸岩、face與少許煙囪、裂隙。路線都不長,大部分難度在5.8~5.10+之間,其中有不少適合初學者的路線。岩頂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個台北市。岩質可能是砂岩、頁岩相間的木山層。

攀登季節:四季。冬天為台北雨季,不過每年情況不同,通常可攀爬日子仍多

Guidebook (英文為主,請點選左邊目錄中的「Rehai」。含各區詳細路線圖)

龍洞攀岩場

P_20170714_142334

地點:東北角

攀登形態:運攀,傳攀,少許抱石與deep water soloing

如何去:

開車 — 入口有兩個:龍洞校門口停車場(和美國小)、後門/黃金谷停車場(西靈巖寺)。開啟上述兩個位置的地圖連結,以規畫行車路線。另外在「大禮堂頂」也有一個停車場,可接龍洞灣岬步道,通往校門口或後門。從大禮堂頂另有一條小徑直接通往大禮堂底,但較陡峭危險,建議由熟悉路況的人帶路

從台北搭公車 — 國光號1811或1812班次(台北火車站~南方澳/羅東)。有多處站牌可以上車。欲到校門口,請搭到「龍洞港」站,下車後過馬路,即見一個樓梯往下通至校門口停車場。欲到後門/黃金谷,請搭到「龍洞南口」站,然後往回走一小段,取馬路對面往西靈巖寺的柏油路進去,也可以禮貌地問司機能否讓你在過龍洞隧道後就下車,往西靈巖寺的路就在隧道口旁。

回程公車大約會在12點、下午3點及6點前後經過,視塞車狀況而異。攔便車到台北或瑞芳火車站也是可行的選項

簡介:龍洞是全台灣最棒的天然岩場,由堅硬的四稜砂岩構成,摩擦力絕佳,攀登型態多樣,運攀、傳攀都很適合,還有碧海藍天為背景,風景之美令人屏息。

到龍洞的交通很方便,離台北僅一小時車程。從停車場走到攀岩區的距離,從10~30分鐘不等,需走過大片海濱亂石,也有些區域需攀過小段較有暴露感的橫渡。

攀登季節:春、秋最佳。冬天為雨季,但仍有乾燥的好天氣,最好先查天氣預報。夏天大多乾燥,但要小心中暑,可考慮帶泳裝,並找陰影處攀爬

Guidebook:推薦2012年出版的「台灣龍洞攀岩」一書,內容豐富詳細,在台北的登山友、新竹風城、以及網路都可買到。較舊的版本,則有「龍洞傳統攀登」(2006),路線較少,但路線描述與故事較多。

然而,由於資訊持續有所變更,只看紙本guidebook有所不構。新路線與bolt安全資訊,可查詢專屬網路文件Guidebook+。另一個網站Climbio也有最新bolt與路線安全資訊。

Bolt狀況:濱海環境對金屬的腐蝕較嚴重,部分路線的bolt不安全。2012年出版的guidebook中對此有詳細說明,不過,在2012之後bolt狀況有很多改變,大量路線已rebolt。因此,建議除了guidebook以外,也查詢線上即時bolt資訊更新 – guidebook+或climbio,以策安全

住宿:理論上不能露營,可考慮民宿,例如龍洞街3號「阿嬤的家」就在校門口停車場旁,或是位於鼻頭、由一對攀岩嚮導夫妻「QX adventures」經營的「小屋岩」也是不錯的選擇

關子嶺攀岩場

12471796_1137307322947908_6052098032132375081_o

地點:台南市白河區

攀登形態:運動攀登(先鋒)

如何去:

岩場入口位置

自行開車 – 國道三號白河交流道下車後,走172縣道往關子嶺方向,經過仙草國小後可選擇繼續走172或172乙,前者繞遠路但較大條好開,也會經過比較熱鬧的溫泉區。後者(172乙)則是較陡、路面較窄的蜿蜒山路,會經過大仙寺、碧雲寺及水火同源等名勝。白河交流道至關仔嶺岩場入口開車約需30分鐘。

停車: 離入口較近的第一片空地可以停4-6輛車。

公車 – 坐嘉義客運(7214)到「關子嶺嶺頂公園(或 崁頂公園)」,然後走4公里緩上坡到岩場入口。固定班次時刻表

簡介:關子嶺是南台灣攀岩天堂,岩質為石灰岩,有約50條、6個區域的各類型路線,其中以外傾面居多,難度則多集中在5.10+~5.12,適合新手的路線較少。在北台灣陰雨綿綿的冬季,岩友們常前往關子嶺,享受運動攀登、溫泉、甕仔雞與鄉間愜意的氣氛。

攀登季節: 秋、冬、早春最佳

Guidebook:

線上PDF Guidebook 與 TOPO (英文為主)

Climbio關子嶺岩場路線

較早期 — 王宏祥的「關子嶺路線圖」(2003)

其他資訊:岩場無水源,最近的商店有一定距離,須先補給妥當。最近的補給點為碧雲寺以及水火同源賣場,距離1.5~2公里。開車的話,可到溫泉公園,店家較多

資訊/感謝許永暉提供

照片/王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