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rebolt進度報告(2017.10~2018.05)

29541475_10216097345728068_2009878676104997995_n

浪之外的危險舊bolt大部分已清除

#78-79「熔岩孔」、「鳥巢」的第一顆bolt黏膠破裂,尚未處理,不建議攀爬

#123華西街第一及第二繩距頂端固定點皆更換為鈦bolt

#114-123(黃金谷浪之外)所有舊bolt皆移除,這些路線以後皆需以傳攀方式攀爬

#237「沙漠」的頂端固定點更換為鈦bolt

#252「創世紀」整條更換為鈦bolt <註>

#273「愛心米糕」、#274「黑心米血糕」整條更換為鈦bolt <註>

#275「早安龍洞」、#276「明明沒bolt」的頂端固定點更換為鈦bolt <註>

#369「大鼓」路線上新增兩顆bolt

#431「金門天花板」起攀天花板下增加一顆bolt

#480「表皮摩擦力」更新4顆bolt,現可運攀

感謝所有協助rebolt與debolt的岩友!

 

<註> 一些地方,如第一洞內外有較大落石風險,請自行斟酌安全!

 

請注意:

- 許多舊的危險bolt已切除,在此不一一列出。

- 部分路線已rebolt完成,但舊bolt尚未切除,敬請留意勿用錯

- bolt最新資訊,請查詢Climbio龍洞攀岩資料庫、Guidebook+

- 錯誤在所難免,因此若發現現場bolt狀況與資料庫不符,請協助通知

 

照片/古佩玄

何時該裁繩?

繩子是最重要的安全裝備之一,對它的安全檢查與保養,該是每位攀岩人的基本功。每條繩子都有出廠日期與使用期限,一般為十年(依廠牌、款式而不同),但需由實際使用與耗損的程度決定何時該裁繩、何時該淘汰。

一般由外觀檢查主繩是否安全的方式

繩皮:看表面有無撕裂、繩皮有無受損(露出繩芯)或嚴重起毛

主繩裁切 04

↑繩皮破損,露出白色繩心。該處繩芯強度雖然還在,但無從抵抗磨損,非常危險。照片/許永暉

繩芯:將繩彎曲,從「彎曲度」與「手感」來判斷繩芯是否仍完好。重複的fall與take,使主繩大量受力在鉤環上,會逐漸使主繩的「彎曲度」喪失,摸起來軟軟扁扁的,這代表該段繩芯可能已使用過度,中間可能有受損、或者已喪失部分彈性,建議裁掉。通常這會發生在繩子末端五六米處,也就是fall或take時最常受力的地方

何時該檢查:其實每次理繩時都是在順便檢查繩子。每次使用後都要檢查,以即時掌握損害狀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別把自己的命掛在單一保護點上

30171364_1873419832697560_1227336263136371781_o最近有些關於龍洞anchor的討論,讓人想起這起2015年發生在美國、令人毛骨悚然的攀岩死亡意外:一名攀岩者獨自在岩場用GRIGRI + 短繩圈 + 掛繩器,一路自我確保往上攀爬,也就是先把自己掛在一個leading bolt上,用掛繩器掛入下一個bolt後,轉移自我確保到下一個bolt上,再解開前一個bolt往上爬,如此不斷重複,打算到頂掛好top rope後,以自我確保方式獨攀路線(rope solo)。不幸的是,當他解開第二個bolt上的自我確保後,第三個bolt斷了,沒戴岩盔的他摔落9米到地,當場死亡。

本事件無目擊者,以上為搜救小組依據現場情況所做的分析。當地攀岩社團表示,該款bolt內部會逐漸產生裂痕並從中斷裂,有如不定時炸彈,斷掉的那顆正是如此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什麼?

「別把自己的命掛在單一保護點上」

“Never trust your life to a single piece of gear.”

 

照片/來自原文網頁

攀岩意外分析 — 先鋒撤退的安全鐵則

 246-step2-684x1024

去年七月,美國猶他州發生一起攀岩死亡意外。一名岩友top rope攀爬一條路線,路線上的快扣都還掛著尚未清除。他爬到頂後,疑似說「解除確保」,下方的確保者就解除確保。不料,不久後這名攀登者忽然從路線頂端墜落到地而摔死。事後根據現場狀況的分析顯示,當時攀登者應該是想坐電梯下降(lower),且該路線頂端掛有撤退用勾環(類似羊角的功用),所以一般人都直接掛入主繩後坐電梯下降,並不需要解除確保。但不知為何,下面的人卻聽到「解除確保」,並且沒有再次跟攀登者確認,終致遺憾。

龍洞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死亡意外。在攀爬一天的最後,夕陽西下、全身疲倦時,要特別保持警覺,不能鬆懈。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切記 — 撤退時的鐵則:

「攀登者一定要跟下方的確保者溝通清楚」

「下降前一定要先用體重測試,再解自我確保」

Climb Safe!

 

意外分析報導,照片來自同一網頁

(文末的圖示,為「如何較安全的坐電梯下降」之示範步驟,但不能取代清楚的溝通與垂降前的測試)

如何用ATC guide模式下放跟攀者

繩隊攀登時,你曾用ATC guide模式(於路線頂端確保)來下放你的跟攀者嗎?
你知道這是很容易發生急墜意外的動作嗎?
到底該如何安全的下放跟攀者呢?

方法一,微距下放:上下擺動大D即可,不過很慢
方法二,長距下放:先做好第二確保以及轉向裝置

影片中示範了這兩種方法。仔細看到最後哦!

Lowering from a Loaded Belay Plate from American Mountain Guides Assoc on Vi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