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自己的命掛在單一保護點上
Posted by Ya-Te Chen on
May 19th, 2018
最近有些關於龍洞anchor的討論,讓人想起這起2015年發生在美國、令人毛骨悚然的攀岩死亡意外:一名攀岩者獨自在岩場用GRIGRI + 短繩圈 + 掛繩器,一路自我確保往上攀爬,也就是先把自己掛在一個leading bolt上,用掛繩器掛入下一個bolt後,轉移自我確保到下一個bolt上,再解開前一個bolt往上爬,如此不斷重複,打算到頂掛好top rope後,以自我確保方式獨攀路線(rope solo)。不幸的是,當他解開第二個bolt上的自我確保後,第三個bolt斷了,沒戴岩盔的他摔落9米到地,當場死亡。
本事件無目擊者,以上為搜救小組依據現場情況所做的分析。當地攀岩社團表示,該款bolt內部會逐漸產生裂痕並從中斷裂,有如不定時炸彈,斷掉的那顆正是如此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什麼?
「別把自己的命掛在單一保護點上」
“Never trust your life to a single piece of gear.”
照片/來自原文網頁
酋長岩The Nose路線速攀記錄縮時影片
Posted by Ya-Te Chen on
May 5th, 2018
酋長岩The Nose路線速攀記錄的縮時攝影(2017年10月 — 大牆的壯闊、人的渺小、各種地形與攀爬動作全部濃縮進這部短片,連超車與擺盪(岩壁奔跑)都看得一清二楚喔,非常推薦一看!
Two Nineteen Forty Four from Tristan Greszko on Vimeo.
攀岩意外分析 — 先鋒撤退的安全鐵則
Posted by Ya-Te Chen on
Apr 28th, 2018
去年七月,美國猶他州發生一起攀岩死亡意外。一名岩友top rope攀爬一條路線,路線上的快扣都還掛著尚未清除。他爬到頂後,疑似說「解除確保」,下方的確保者就解除確保。不料,不久後這名攀登者忽然從路線頂端墜落到地而摔死。事後根據現場狀況的分析顯示,當時攀登者應該是想坐電梯下降(lower),且該路線頂端掛有撤退用勾環(類似羊角的功用),所以一般人都直接掛入主繩後坐電梯下降,並不需要解除確保。但不知為何,下面的人卻聽到「解除確保」,並且沒有再次跟攀登者確認,終致遺憾。
龍洞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死亡意外。在攀爬一天的最後,夕陽西下、全身疲倦時,要特別保持警覺,不能鬆懈。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切記 — 撤退時的鐵則:
「攀登者一定要跟下方的確保者溝通清楚」
「下降前一定要先用體重測試,再解自我確保」
如何用ATC guide模式下放跟攀者
Posted by Ya-Te Chen on
Apr 21st, 2018
繩隊攀登時,你曾用ATC guide模式(於路線頂端確保)來下放你的跟攀者嗎?
你知道這是很容易發生急墜意外的動作嗎?
到底該如何安全的下放跟攀者呢?
方法一,微距下放:上下擺動大D即可,不過很慢
方法二,長距下放:先做好第二確保以及轉向裝置
影片中示範了這兩種方法。仔細看到最後哦!
Lowering from a Loaded Belay Plate from American Mountain Guides Assoc on Vimeo.
施宛怡完攀龍洞「黃金傳奇」(5.13c/d)
Posted by Ya-Te Chen on
Apr 14th, 2018
黃金傳奇(5.13C)是龍洞黃金谷的經典路線之一,恭喜宛怡於本季成功完攀!她是第一位RP該路線的台灣女生。讀起她的分享文章,讓人感到勵志又熱血沸騰啊!
立下目標,持續嘗試同一條路線,從失敗中累積出成功,這種滋味是climber才會懂的
你也有目標了嗎?
照片/林老虎